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说:一切课程都是儿童自己的。幼儿园课程的主要内容就是幼儿自身及其经历,教师的教育行为需要依据幼儿的表现而定。为了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教师课程故事的撰写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月27日,惠幼全体教师围绕主题“做有温度的教育,讲有感情的故事”开展了课程故事教研活动。
惠幼保教主任陈静以问答互动的形式,从“月计划如何制定”、“主题网络如何生成”、“班级活动与课程的关系”到“如何理解课程故事”四个问题的抛出展开了今天的教研活动,引发了老师们对课程实施的思考。接着,陈静老师通过梳理幼儿园课程开展的“五个现状”,剖析了惠幼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根据惠幼实际情况从转变教师态度、引导幼儿发展及开展课程研究三个方面凸显撰写课程故事的价值与重要性,指出:“观察——是了解儿童的起点”,“了解儿童——是课程的起点”,“课程故事”启于对幼儿的观察,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以幼儿的需要为前提,用行动让幼儿在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与成长。
为了更形象直观的让老师们理解并学习如何捕捉和孩子们之间的“课程故事”,陈老师为大家推荐了优秀课程故事《小种子的梦》,并请三个年级组分别就问题“该课程故事里开展了哪些活动”、“该课程故事里有哪些元素?”展开分析与讨论,在经过激烈思想碰撞后,王盈、周婷婷、代明月三位老师先后分享了各组讨论的结果。园长郭玉霞在听取了老师们的观点及看法之后,也简单表达了自己在欣赏了课程故事“小种子的梦”后的一些感受和思考,并提出希望老师们能在“课程故事”的行走中行动落地,做到“真需求”、“真行动”、“真观察”、“真支持”。最后陈静老师对课程故事撰写的六要素及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加深了老师们对课程故事的理解。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课程故事”的小种子已经种到了惠幼老师们的心中,只待生根发芽。让我们一起开始课程计划的转身,改变儿童观,看见儿童需求,做有温度的教育,讲有感情的故事,为能更专业的引导幼儿学习和成长而努力!

课程故事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