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本站如何?


课堂教学岂能“完美”

 来源: 发表时间:2006-01-25 

 

评价一堂课的优劣有许多标准,而这些“标准”中,有一条竟达成了“极致”的共识,即:能否在“法定”的时间里“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成则“完美”,不成则否决。

  于是,我们的教师们在教材的钻研、教案的设计、教法的选择、教学氛围的营造等诸多教学环节上,深入其中,孜孜以求,力争为学生----更多地为带着“功利”目的的“观赏者”----奉献一顿美味的教学大餐。而伴随着下课的铃声,教师恰到好处地说着“谢谢大家”成为令人称道的演出,成了首选的“完美”风景。

  教学是一种有别于机械运动的特殊的“动态运动”。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往往把时间的“出入”作为一堂课是否完美的重要标志,“合理分配”多少知识成了教师理想化的目标,这不符合教学的科学原则!知识的传递不是在无偿地提供美味佳肴,也不是简单的商品交换,怎能“我说行不行也行”?再者,教材的内容有难易,学生的个体有差异,教师的素质也有高下,教学的过程并非铁板一块,课堂上的“意外”多着呢,岂可一概论之?一堂课,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知识“运动轨迹”,但它不可能是直线行进的,能“基本完成”已然让人刮目,更遑论达到“完美”的境地!作为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教学的魅力恰恰是在知识的交流过程中时时出现的种种缺憾,以及对这种缺憾一时无法补救的“空白”。既然“真正的美方有一陋处”,我们何苦非得去追求本来就无法寻觅到的“完美”呢?足球比赛的魅力在于胜负的不可预知,在于进球的“限量供应”,它虽以时间作为结果的最终确认,却几乎场场都有“伤停补时”,而许多奇迹正是在“法定时间”之外发生的……推及到课堂教学,是否也给我们以启示?

  当然,如果课堂教学也搞“伤停补时”什么的,又走到另一个极端。一直流行的“拖堂教学”,侵犯学生权利,为学生所深恶痛绝,理应摒弃于“课堂常规”之外。但很有些教师愿意牺牲自己----从没考虑过也在牺牲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为了达到教学的“完整”和“圆满”,不惜加班加点,真正的“功夫在课堂外”。这,又是另一种形式的“完美”教学,而且已成家常便饭。只要没有“外来人”坐镇课堂,尽可冠冕堂皇为之……

  为了“完美”,我们尽量地向着“无缺”靠拢;为了“完美”,我们不惜课前“演练”、“彩排”;为了“完美”,我们甚至在追求“整时到站”的假象上大做文章……

  “完美”是理想,是至境,是不可能达到的彼岸。我们可以追求“完美”,却得以“科学”作路标,以“真实”为前提。断臂的维纳斯,我们不可能为她接上臂膀,也无须接上,当我们远远地欣赏她时,却觉得她的残缺才是真正的得体,真正的完美。

 

版权所有:浙大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http://dds.wjjy.cn/